8月2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发布信息称,今年8月乘用车市场稳定回升,预计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69万辆,同比增长8%左右。乘联会表示,7月市场恢复态势良好。今年上半年,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在产业刺激政策和厂商促销共同作用下,疫情期间受抑制的消费需求在二季度得到了回补,乘用车市场呈现“V”型反转,一、二季度零售同比分别下降41%、3%。
截至8月12日,上市20天,销量突破1.5万辆的宏光MINI EV,已经成为全球上市后销量最快破万的小型新能源车型。虽然这1.5万辆MINI EV的去处暂时还没有详细数据,但相信“下沉市场”仍然是其增量的重要部分。毕竟在极力将自己装扮成年轻人喜爱的网红品牌之前,五菱宏光就已经是乡镇消费者十分熟悉的,“能拉货能载人”的神车了。
今年中国车市险中求生,继一季度惨烈“滑铁卢”之后,二季度终于渐有起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车销量为367万辆,同比下降42.4%。另据记者统计,二季度国内新车销量为658.7万辆,同比下降10.3%。整体上,车市已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
比亚迪作为最早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中国品牌,近年来电气化车型布局越来越丰富,王朝家族和e系列覆盖了各个主流细分市场,加上前几年国家推行的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使得比亚迪成长为国内新能源市场名副其实的引领者。
5月8日,长城欧拉4月销量数据出炉,欧拉4月畅销1,765辆,环比大涨54%,增长势头强劲。在受疫情影响、全国汽车消费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欧拉坚守核心产品力,并大胆创新营销模式,实现了品牌与销量的双向突破,继续领跑精品纯电动汽车市场。欧拉“双子”逆势破局 持续引领欧拉专注于打造精品纯电动汽车,旗下主力车型欧拉R1和iQ聚焦城市出行需求,凭借硬核产品力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截至5月11日,调研统计的23家整车企业中共计204个生产基地,除上汽有一家未复工外,其他均已复工。”在5月11日举行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关于国内汽车企业复工返岗情况也有了更明确的数据。中汽协方面表示, 根据协会密切跟踪的23家企业集团(204个生产基地,年销量占比超过96%)各省市复工复产情况,截至5月11日,除新疆外,其他各省市已全部复工。
随着电动智能化的推演,江淮也推出了iC5,其高能纯电轿跑设定下,全国建议零售价格为14.9917.59万元,并有四款配置车型可供选择。
5月11日上午,乘联会发布了4月份产销数据。数据显示,4月份乘用车市场整体复苏明显,狭义乘用车产量为152.15万辆,同比下降5.6%;综合销量为142.91万辆,同比下降5.6%;批发销量为150万辆,同比下降3.6%。与此同时,4月狭义乘用车产销量与3月份相比,环比均有30%以上的提升。
近些年,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汽车新四化”浪潮席卷全球,随着各类新技术不断涌现,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行业内外也加快合作及资源整合,抢占发展的先机。在汽车产品快速迭代换新的同时,汽车服务、汽车零配件等多个汽车后市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随着欧洲部分国家开始逐步解除防控措施,部分生产活动也逐步恢复。德国三大汽车厂商近期也准备恢复生产,大众、宝马和戴姆勒三大汽车厂商将于近两周内逐步恢复在德国各地的生产。但是,复工复产并不意味着德国汽车工业就能迅速重回常态。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估计,德国汽车生产要想彻底恢复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目前,德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困境也相对复杂。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德国车企供应链尚未完全恢复。